老专家亲力助农禾花鱼“游”出深山韶关乳源县中冲村的禾花鱼越来越受欢迎,两年内产值有望达到3亿元

原标题:老专家亲力助农 禾花鱼游出深山 韶关乳源县中冲村的禾花鱼越来越受欢迎,两年内产值有望达到3亿元

朱志伟在稻田里捕捞大桥石鲤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赖南坡 李巧

中秋将至,韶关乳源县大桥镇中冲村早晚时分的秋意渐显。在石头山的环绕下,一年只种一季的水稻接近成熟,稻田里还生长着一种采食落水禾花长大的禾花鱼,当地村民习惯称之为石鲤。

如今,小小石鲤从村民自给自足变成亩均收益超2000元的致富鱼,稻渔综合产值超过4000元;大桥石鲤入选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名录,中冲村成为广东首个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深山里的禾花鱼通过电商平台被端上城市的餐桌,相关预制菜研发如火如荼地进行……乳源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当地将建成多个保种场,确保两年内的禾花鱼鱼苗供应量达到3000万尾以上,届时产值可达3亿元。

乳源1号 受访者供图

一阵秋风起,稻香鱼儿肥

村口的农田里,中冲村村民朱炳子在准备排水捕鱼。随着水位下降,一条条饱满圆润、乌里透红的鱼儿显露出身形。他动作迅捷,伸手抓起一条条禾花鱼,装入身旁水桶中。

鱼苗在稻田里养了两个多月,现在差不多四指长,是最美味的时候。朱炳子说,水稻再过一个月左右就能收割,稻田需要提前排水,这段时间正是禾花鱼大量上市的时期。

每年初秋开始,朱志伟会不停接到问询禾花鱼上市时间的电话。有食客喜欢约上三五亲友前来,买几斤鱼回去尝鲜。也有人趁周末或节假日,从韶关城区或珠三角城市驱车过来,带孩子在稻田里感受现场抓鱼的农趣。

9月中上旬的中冲村,空气中弥散着花生油与禾花鱼激情碰撞后产生的浓郁香气。大桥镇一景区附近农庄老板告诉记者,禾花鱼骨质柔软,肉质细嫩,味道鲜甜,可根据食客要求加工成各种食材,其中酥炸是最受欢迎的吃法。

随着社交媒体和农村物流的发展,让中冲村这个石灰岩山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禾花鱼销售的主要途径,使用氧气包走生鲜物流渠道配送禾花鱼,更让大山外的朋友吃上鲜活禾花鱼成为可能。

一位老专家,孜孜育苗路

大桥镇地处石灰岩山区,崇山峻岭之间,村民祖祖辈辈在农田里劳作。当地虽有稻田养殖禾花鱼的传统,但禾花鱼真正走向产业化之路,与黄樟翰等渔业专家的努力密不可分。

黄樟翰曾任珠江水产研究所营养与养殖技术研究室主任、水产养殖学科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工作。2013年他在乳源调研时发现,大桥镇核桃山村、中冲村等地有良好的稻鱼养殖传统,但稻田养殖的石鲤生长速度慢、亩产量低,因为禾花鱼由当地村民留种养殖的,时间一长品种严重退化。

2014年开始,黄樟翰与技术团队扎根乳源,开启高寒山区渔业科技惠农之旅。他与学生、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朱华平对乳源土著禾花鱼品种石鲤进行提纯复壮。通过连续多代选育形成的禾花鱼新品种乳源石鲤1号,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且体型短圆、跳跃能力弱,非常适宜稻田养殖。去年8月,乳源1号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我国首个适合稻渔综合种养的禾花鱼新品种。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第二代禾花鱼新品种‘乳源2号’的繁育,计划用四五年时间来完成,品种特点是鱼骨特别软、生长均匀,口感更好的同时更有利于产业化推广。黄樟翰说。

黄樟翰与朱志伟交流大桥石鲤种苗繁育

一笔经济账,荒地变良田

今年六七月份,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洛阳、必背等7个镇陆续举办禾花鱼下田活动,向稻田投放大桥石鲤鱼苗,其中游溪镇累计发放255袋鱼苗,放养面积246亩,受益农户29户。驻镇工作队队员付胜书说,一袋鱼苗300尾,一亩投放一袋,每亩收益可达2000元。

大桥镇高海拔山区农田地块小、坡度大、零星分散,中大型农机无法作业,农田丢荒现象较为普遍。2014年之前,大桥镇的中冲、核桃山等地农田闲置率高达40%。以禾花鱼为代表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有效改变了这一现状。朱志伟说,禾花鱼是杂食性鱼类,以水稻落花和水中微生物、嫩草芽为食,鱼的排泄物可以用来肥田,稻、鱼共生,促进了化肥农药的减量化使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2014年,在农业部门和珠江水产研究所的支持下,中冲富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始组织农户开展标准化禾花鱼养殖示范。最初的100多亩示范基地效果明显,村民们放养禾花鱼的积极性大大提升。

在示范区的带动下,中冲村家家户户开始养禾花鱼,曾经的贫困户稻田养鱼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周边村镇加入稻田养鱼的农户也越来越多,一些村民还把河滩、荒地和多年的弃耕地重新改造成水田。

2017年11月,由中冲富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创建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考核。2018年1月,该示范区成为广东省首个,也是目前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一条产业链,融合农文旅

去年6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准予对大桥石鲤等186个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大桥石鲤由此成为广东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首个地理标志农产品、韶关市水产行业首个地理标志农产品。

禾花鱼打出品牌,也为中冲村等石灰岩山区的乡村振兴发展聚拢了人气。朱志伟介绍,依托具有近2000年历史的西京古道和古道沿线观澜书院等旅游资源,当地自2017年起连续举办多届禾花鱼美食文化节,走西京古道、品大桥石鲤的亲子活动,吸引游客不断慕名而来。

今年3月,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为预制菜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乳源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立足瑶乡特色菜,目前企业正加快研发以大桥石鲤为主的预制菜,助力农户持续增收。

目前大桥石鲤只有在秋季稻收前才集中上市,产量较低、售价较高,不利于预制菜的打造,也限制了大桥石鲤产业规模化发展。黄樟翰认为,乳源大桥石鲤的未来应该实现两条腿走路:在高寒石灰岩山区,保留原有的耕作方式,吸引游客参与农旅、文旅活动,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在低海拔区域的稻田和鱼塘,发展规模化养殖,突破禾花鱼产量和上市时间的限制,降低塘口价格。

乳源瑶族自治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当地将建成2至3个大桥石鲤保种场,确保两年内鱼苗供应量达到3000万尾以上,还将打造大桥石鲤示范养殖基地,力争两年内实现养殖面积翻番,拓宽农户增收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