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丰收节谈粮画:好吃的,也是好看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今(23)日秋分,也是丰收节。丰收的喜悦是最质朴的喜悦,来自田地间每一次弯腰,来自烈日下每一滴汗水。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这喜悦遍布华夏大地。看着仓里满满的粮食是喜悦的,吃着碗里今年的新米是喜悦的……

但,又不仅仅于此。

在新疆,人们用红枣和玉米拼成丰收字样的图案来表达喜悦;在山东,人们用谷物拼出一面国旗来表达喜悦。

好吃的,也是好看的。从古到今,一直如此。

在中国的许多地区,粮食画已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劳动是一切的起源,这也包括艺术。丰收时节,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进田间,走进粮食的艺术。

食获入画来,色味俱全

粮食画产生于盛唐时期,主要用麦子、玉米、稻谷、大豆、薯类五谷作画,是曾与三生祭祀并列的重要祭品,有寓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金玉满堂等美好祝愿。

种出来的清明上河图,作品用小米、荞麦、高粱、薏米、芝麻等20余种粮食制成

据从事粮食画传承的非遗大师唐大焱考证,我国粮食画的起源或与佛教、道教的规仪有关,民间也常常把五谷作为辟邪的宝物,将之粘贴到石板上,立在门前用于辟邪。后来,由于物质的丰富,到盛唐时渐渐演变为一种艺术品。

韩国瑞粮画作品

山东菏泽东明粮画第八代传承人韩国瑞,用五谷杂粮的自然形状和颜色精心拼粘,制作成一幅幅葡萄、梅花、骏马、猛虎等栩栩如生的画作,饱含庆丰收的热情与喜悦,让人看了不禁感叹:好看也能当饭吃!

东明粮画,又称福籽绘,这是一项传承200多年的民间技艺。东明粮画始于民间围仓和花馍的习俗,作为东明粮画第八代传承人,韩国瑞革新防腐技术,使粮画可保存上百年。

粮画小镇

河北省馆陶县粮画小镇寿东村,一走进去便如入童话般的浪漫之境,往里走,用粮食拼接而成的一幅幅粮画慢慢映入眼帘。这些壁画形象生动,色彩斑斓,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极富特色。

丰年话家乡,谷麦满仓

四川绵阳的粮食画非遗传承人潘德贵从事粮画创作已30余年,其创作主要特点为传承四川西北地区的乡土文化,利用粮画创作的传统技法来展示川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

潘德贵展示粮画作品(图据四川科技报)

粮艺作画人工成本高,是一件重复、枯燥的纯手工活,需要有足够的耐性和悟性。潘德贵说,完成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创意的形成也需要反复琢磨,但好在真正热爱的人会长期坚持下来,在潘德贵的工作室中,跟随他的学生最长学习时间已有13年之久。

大运会吉祥物蓉宝粮画(图据北青网)

今年8月,成都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用大米创作的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将传统手工艺融入主题艺术作品创作中,传递和展示出本次大运会健康生活、积极运动的精神与成都特色。

得益于众多粮画手工艺人的传承与发展,粮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节庆活动中,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味道,是每个人的乡愁。盼收,是每一年的希冀。

粮画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即使远离乡村,长居都市也能从中感受到最朴素的浪漫。

在金黄遍野、穰穰满家的日子里,以粮为画,致敬付出、礼赞收获。

编辑 段雪莹 实习生 黄薇 图据视觉中国、IC等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