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不过三,疫情今年能结束吗?如何结束新冠疫情?看112国共识

最近几年,有的人感叹日子过得太快,也有人感叹过得太慢,而不论是快还是慢,都跟疫情有关。一转眼疫情都近三年了,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问题,也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它便是——疫情到底什么时候能结束?

有句古话说大疫不过三,说的是以前一些比较大的瘟疫,一般来说时间不会超过三年。这让很多人联想到现在的新冠,它的出现已经不短时间了,是否会如同这句话一样,在今年结束呢?该如何结束它?对于这一问题,112个国家的专家聚在一起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共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点:为什么新冠可以持续这么长的时间,为何难防?

病毒会传染,这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因为我们不可能一直都不进行活动,不可能所有人都整天待在家里。而人口有流动性,并且在现代,这个流动还是很大的,不仅是国内之间,还有国内与国外的流动。

它会传染,人会流动,在这种情况下,未能及时知道自己其实已经感染了的人,就可能已经接触到了很多人,这些人又会接触其他人,防控与管控就有了比较大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时间。

它会不断更新变异,也是一个原因。它的适应性在逐渐变强,而且传染的力度和速度都在变强,有的患者是通过多次检测才检测出阳性的,并不是第一次就发现的。

古话说大疫不过三年,新冠能在今年结束吗?

我们当然是希望可以,但是现实和理想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且不说国外的情况,现在国内一些地区仍然是有病例的,所以还未结束。

对于它的走势,此前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认为,它可能会继续演变,但严重程度和影响将降低。这是可能的一种情况,因为它在变,我们也在改变,比如接种疫苗,可以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帮助预防和降低感染后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如何结束疫情?112国专家形成共识,他们的共识是什么?

多国专家们一起探讨后形成了一些共识,这个成果被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以下这些是排名比较靠前的建议:

打击虚假信息,进行且提供有效的信息

很多人之所以会恐慌焦虑,虚假信息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只是听说,很多人就会焦虑,于是赶忙去菜市场囤菜,去购买大量的口罩等防护用品,而其实家里已经有不少了。

重视新冠疫苗的接种,应接尽接

对于疫苗的解释也应该要清晰,这样很多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接种的人,可能心理的疑惑才能得到解答,进而不再纠结,尽早接种。另外,也提醒大家要完成接种过程,不要打了一次之后就忘记了后面的。

做好全面预防

这是多方面的,不是只要做好一个方面,不仅是个人,还有公共,是需要大家都参与进来的。除了人,在动物等方面也同样需要注意做好预防。

总之,想要结束它,需要大家一起参与,接种疫苗,提供正确且清晰的科普,加强预防,减少不平等,各国都不应放松,需要重视。

对于个人来说,疫情持续这么长时间,可能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放松的心态,看看以下这些做法你有吗?

现在戴口罩不像之前那样了,一开始很多人都一天一换,现在可能是两三天或一星期才换一个。

以前戴的时候,戴对了,现在可能很多人习惯性地会把它拉到下巴,或者只罩住了嘴巴,鼻子露在外面。

全市核酸中,有的人并没有积极去检测。也有的人在排队检测的过程中,没有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些做法,就是放松的体现,但提醒大家依旧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预防,正确佩戴口罩,有序检测核酸。

但是话说回来,疫情这么长时间了,很多人难免会疲惫,心理上的健康防护是大家容易忽略的,那么面对新冠疲劳,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我国科学院院士陆林在科普栏目中讲到:

截止去年年底,因新冠疫情引起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分别新增七千万和九千万。

它对人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少要持续二十年以上。

面对新冠疲劳,建议大家这么做:

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不要让自己一直处于焦虑或恐慌的状态中,不妨静下来想一想,思考一下,自己在这段时间懂得了什么,相信很多人都懂得了要学会珍惜,所以要珍惜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光,不要总想一些不好的事情,建议要对未来依旧有憧憬,不要忽略身边的美好。

其次,不要陷入自我内耗

又有阳性了,怎么办?还能不能正常生活了?不要把时间花在胡思乱想上,不要不断地给自己消极负面的心理暗示,不妨在这个时候培养自己养成一些好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律性,做一些让自己感到充实或者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发现自己的情绪长期不好,长期失眠,不要忽视自己的这种情绪,要重视起来,如果自己经过调整之后,效果不是很理想,可以和家人朋友倾诉,或者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领域人员。

希望在不远的以后,新冠疫情可以结束!而这需要你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从自己做起。虽然很多人不再像刚开始那样非常关注了,但它目前还没有结束,我们依旧需要注意做好预防,不应降低警惕。

参考资料:

1. 如何结束新冠疫情?全球112国专家达成共识.生命时报.2022.11.09

2. 新冠大流行今年能终止吗?世卫组织这样说.中国小康网.2022.04.19

3. 中科院院士:疫情将影响人类心理20年!新冠疲劳如何调整?生命时报.2022.05.13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