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乱象频出,是谁在突破底线?

当下,各地的清零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每天接受核酸检测的人数都在千万级别。

事关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民生福祉,核酸检测本就是不可马虎的。

然而,11月13日,乌兰察布市有市民举报,其家属在没有参加核酸采样的情况下,查询到了核酸检测结果。同日,呼和浩特市有群众举报,有核酸检测公司将核酸阴性结果赋为阳性。

01 核酸检测乱象频出

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确诊和筛查的重要手段,能较早确定病人,达到早发现和早治疗目的,担负着疫情防控的重要使命。

这两三年,伴随着核酸检测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第三方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数量不断上升。

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13日,全国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名单正式公布,数量高达803家。

我们拿其中一家核酸检测公司的业绩来看看。

之江生物,是上海一家核酸检测公司,2020年的营业总收入超20亿元,利润总额为11多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692.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708.96%。

大家好好看一看,核酸检测到底有多赚钱呢?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整理了15家涉及核酸检测业务的头部上市公司业务情况。

2022年前三季度,这15家核酸检测公司营收总额877.35亿元。

就是这些核酸检测机构,在大吃防疫红利,赚得盆满钵满。

小小的检测试剂,已然成为一门秘而不宣的大生意。

没想到的是,这么一项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事,竟然不断传出核酸检测机构造假的消息:核酸阴性错被阳性、没有做核酸却有核酸结果……

2022年上半年,继上海疫情爆发后,北京的形势也不容乐观,眼看着有成为下一个上海的趋势,岌岌可危。

但北京不愧为首都,历时一个月,终于把疫情控制住,实现了社会面清零。

同一时期,北京却有3家核酸检测公司接连被查,震惊全国。

5月21日,北京朴石医学实验室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6人被拘;

5月27日,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17人被拘;

5月28日,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被立案侦查,8人被采取强制措施。

那么,这三家公司都做了什么呢?

①朴石医学的问题相当简单粗暴,在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的情况下,直接谎报检测结果。打比方说,明明只检测了100管,却出具了500管的检测报告。也就是说,明明自己没做核酸检测,却收到了检测结果,才曝光了朴石医学的违法行为。

至于是阳性还是阴性,全凭他们的心情,这就可能出现不少假阴性的病例,从而导致疫情在社会面隐匿传播。

②金准医学则是采用拼多多式的多管混合检测,人为稀释检测样本。打比方说,核酸检测一般是5混1或10混1,但金准医学为了节省成本,每管液体只抽取一小部分,然后3管混作一管进行检测,原本10人一管变成了30人一管,利润大幅度提升。

由于样本被大大稀释,导致检测结果准确率明显降低,形成大量的错检漏检现象。

③北京中同蓝博也是为了降低成本,加赶进度,在明知道超量混检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失准的情况下,仍然采取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同样是导致检测结果准确率明显降低。

查处之前,北京陷入新增病例源源不断的怪圈。查处之后,北京迅速实现社会面清零。

现在,呼和浩特市的赛斯基因公司的核酸检测事件跟北京查处的三家造假检测机构又有所不同。

把阴性检测结果错报成阳性,典型的颠倒黑白,无中生有,用意非常阴险。

估计他们的想法是:只要阳性结果有增无减,那么核酸检测就要继续,自家的财源就会滚滚不会停。

02 谁在突破底线?

不管是假阳性,还是假阴性,这都会对中国疫情防控造成巨大的干扰和阻碍。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犯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然而,这些核酸检测造假事件为什么还是屡禁不止呢?

没有什么复杂的原因,无非就两条:

一是利益大,二是代价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

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

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

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大规模的偷工减料,核酸检测的利润率可能从20%-30%变成300%。

在天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总有人愿意铤而走险。

在疫情时代,大发国难财的,也绝不是个例。

自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后,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为关键词的刑事案件,这两年层出不穷。

2021年1月,济南华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在河北邢台市隆尧县第二轮核酸检测任务中,因涉嫌谎报检测结果被立案调查。

2022年1月,在河南许昌的核酸检测过程中发生了其时广受关注的金域投毒案,金域医学郑州区域负责人张某东因涉嫌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被立案调查。

2022年4月23日,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通报,对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两家核酸检测实验室给予警告并暂停合作。

2022年5月,上市公司润达医疗旗下的核酸检测机构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被市民接连指控出具假阳性报告,则将人们对核酸检测机构准确性的担忧推向了顶峰。

......

疫情三年来,乱象频出,感觉越来越偏离科学,偏离常识了。

深究背后的利益链,又令人细思极恐。

北京公安从几件核酸造假事件中,揪出了幕后的黑手。

5月25日,北京市卫健委主任于鲁明落马;

5月27日,北京市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消息:

房山区卫健委副主任杨大庆、医政科科长晋长皓、医政科三级主任科员邢曼,因在对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监督管理过程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可见,不揪出核酸背后利益的黑手,疫情永远不会结束!

进入2022年后,在国家集采之下和竞争加剧之后,核酸检测的利润率大幅下滑,混检价格降至3元/人次;单检价格降至15元/人次。

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医学检测机构的利润率,但也在另一个方面,加大了核酸检测机构铤而走险的胆量。

据中国基金报消息,今年以来,多地开展大范围核酸检测机构专项排查。排查结果是,有超过200家核酸检测机构被要求暂停业务或进行整改。

你没有看花眼,是200多家核酸检测机构出了问题!

归根到底,核酸检测是一门生意。

是生意,就要赚钱,要赚大钱。

既然核酸检测已经成为某些机构或者个人的衣食父母,那么他们最不希望这场建立在无数人痛苦之上的疫情结束。

当利润率下滑时,就得提高检测规模。

如何提高检测规模,以确保收回成本,并大赚一笔?这就让一部分人走上了歪门邪道。

毕竟,要是新冠疫情被消灭了,有些人的投资就全打水漂了。

人民日报四川分社社长林治波就曾经说过:如果不停止核酸的惊天暴利,疫情就必定会没完没了!

下雨由卖伞的人决定,雨还能停吗?

生死大权掌握在卖棺材的人手里,我们还能活吗?

当下,核酸检测是社会动态清零的有效手段,如果我们连核酸检测报告都不能相信了,那还能相信什么呢?何时才能清零?

一旦发生了信任崩塌,大众对未来预期不良,不再相信政府的力量,便会采取最有利于自己的措施,而这种措施往往是无组织无理性的,就像是决堤的洪水,彻底冲垮本来就脆弱的防线。

03 拐点在哪里?

我认为,核酸检测不应成为某些第三方的敛财工具,尤其在低风险地区。

同是病毒,为何电脑病毒能被技术剿灭,新冠病毒却屡剿不绝?难不成也是杀毒软件惹的祸?

自从杀毒软件免费了以后,电脑的病毒几乎都销声匿迹了。

这反映了什么?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把抗疫做成生意,用杀毒软件的套路来割国家和人民的韭菜,这种人也太胆大妄为了!

而对付这种人的办法,可以参考电脑病毒的原理,借鉴剿灭电脑病毒的方法,直接卸载掉那些杀毒软件,斩断病毒传播的源头。

或许,才能真正实现全国疫情清零的目标了。

核酸检测不免费,疫情不结束!

在核酸检测第三方机构频繁出事后, 已经有地方明确提出拒绝民营机构进行核酸检测。

北京延庆确定从5月21日开始,所有核酸样本均由区内公立医疗机构进行检测。

疫情爆发之初,口罩成为稀缺品,一时之间,多家企业纷纷跻身口罩市场,但很快供过于求,大量口罩堆积滞销。

从2020年疯狂的口罩再到如今的核酸检测机构,这把火还能烧多久?

随着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失去了衣食父母的黑心检测机构,不知道会干出什么刷新下限的事出来。

目前的种种乱象,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在国家和人民努力通过执行愈发严格的防疫措施来换取一个安全的环境时,有些地方对于源头数据的错误却只是轻轻放下——没有回溯和校正,没有严格管控。

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被警告,已经让诸多网友感觉处罚过轻。

但这些机构的回应竟那样敷衍了事、闪烁其词,甚至文过饰非。

正如新华每日电讯的评论所言:核酸检测业务量大,也存在利益链条,对此,纪检监察部门应该介入,对核酸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准入程序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测’,加强监督,对可能存在的违纪违法,必须严肃问责和严厉惩处,让核酸检测事务的所有参与方,都不敢捣鬼。

那么,相关部门是时候该硬起来了。

一句话,在对借疫情大发国难财,祸国殃民之徒,绝不能有任何纵容姑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洞见报告」,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