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又有新变化,有些话不得不说……

这几天,全国一些地方核酸检测通知发生了变化。

核酸检测精准免检

也是精准防控

新华社昨日发布时评《核酸检测精准免检也是精准防控》。文章指出在科学评估效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部分群体精准免检,不仅可以减少传播风险,还能有效节约资源。

我们也看到了各地在精准免检方面的一些具体举措。

11月27日, 广州越秀区发布《关于11月28日在部分街道开展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的通知》。《通知》表示:长期居家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居家办公者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如果没有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全员核酸筛查,减少人群聚集感染风险。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11月26日也表示,近5天都没有阳性的街镇、有阳性的街镇中近5天没有阳性的社区和小区,不用参与这次全员核酸检测。

郑州市发言人26日在发布会上宣布,除高风险区外的其他区域停止集中核酸筛查,恢复低风险区管理。

核酸检测信任危机何解?

相比较这些更加精准防控疫情的举措,近期有关核酸检测机构造假的负面新闻铺天盖地,一时间,【核酸乱象】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根据检验君近期收到的很多粉丝朋友的反馈,有业内也有行业外的,【核酸乱象】之后有关于核酸检测【信任危机】的问题更是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关注。

其实,结果造假、隐瞒不报、稀释检测样本等等官方通报上曝光的核酸检测违法违规行为,在很多业内人眼中简直是【胆大包天】到【不可思议】。

更重要的是,这些恶劣行径的出现,把核酸检测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客观上加剧了民众对于核酸检测的抵触情绪。这虽然是违法企业的罪责,但负面结果却是全链条参与者共同承担。

面对民众越来越多的质疑,我们能理解大家的疑虑,虽然这对于近三年来日夜颠倒,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检验人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核酸乱象】从何而来?

核酸检测原本只是医学检验行业内的一个小众分支,由于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多在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

疫情暴发后,核酸检测作为病毒感染的金标准,成为我国疫情防控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核酸检测产业链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上游的设备、试剂生产商和下游提供检测服务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公立医疗机构内设的检验科室。相比于需要较高技术门槛的上游生产企业,提供下游检测服务的检测机构成为资本扎堆进入的香饽饽。当然,缺乏专业人才和规范管理的新兴检测机构的大量出现也为【核酸乱象】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随着疫情的发展,新冠变异毒株的传播力不断增强,在病毒传播初期截断传播链条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核酸检测作为重要工具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公立医疗机构受限于自身体制影响,难以实现快速扩张,疫情防控所需的巨大核酸检测服务缺口主要依赖第三方检测机构填补。这也催生了大量依赖核酸检测业务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随着检测价格从最初单检200元经过多轮调价和耗材集采后,降低到目前的混检2.6元,利润空间急剧缩减,目前其利润主要依靠规模效应维持。

对大多数公立医疗机构而言,核酸检测虽然已经是亏本买卖,但同时也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但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尤其是以新冠业务为核心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而言,越发稀薄的利润和漫长的回款周期很容易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想这也是所谓【核酸乱象】频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早在今年6月2日,国家卫健委就已经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的通知》,进一步落实了采样、保存、转运规范,核酸检测机构分级管理和准入退出机制。

明确对投诉举报多、质量问题突出、有不良执业行为、室间质评不合格的,亮黄灯予以警告、通报批评,督促立即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依法取消核酸检测资质。

对存在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检测工作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亮红灯直接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相关责任。各地要及时公布监督检查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形成有效震慑。

至于说什么【核酸检测绑架国家经济】之类的纯粹阴谋论则大可不必。一个因疫情而诞生不过数年,百亿级别的新生产业,没有资格绑架国家经济,甚至其存在本身也不过是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衍生品。

写在最后

在新冠疫情前期发挥巨大作用,本来有很好发展机遇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由于小部分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大大影响了社会对整个行业的观感,公信力的建立很难,损失却很容易。【信任危机】已经是当下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管是什么行业总有些不走正道的人,尤其是遇到风口,行业急速膨胀的关口!我们不能因为黑暗面的存在就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当然,对于违法违规的机构,该惩罚就惩罚,该退出就退出!哪怕是【重典止乱】!

编辑:笪文武  审校:陈雪礼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