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为何无法立刻显示?科学解释核酸检测的全过程

前言:

目前,我们国内疫情卷土重来,各地又都出现爆发趋势,因此国内很多地区的核酸检测需求又大量增加。相信大家在排队进行核酸检测的过程中也同我想过一样的问题,那就是核酸检测结果为什么不可以立等可取?这其中的难点在哪里呢?

在我们正常人的眼中,核酸检测无非就是取样—上仪器检测—出结果,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核酸检测的全过程,通常分为这7步:

采样人员经过严格的防护后,采集受检者鼻咽拭子,随后会把采集的拭子放入试管中保存。这一过程要非常的迅速,否则就有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等情况发生,影响检测准确度。

通常情况下,核酸采集点与检测点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核酸采集点每个地区都有很多,但核酸检测点却没有如此之多。所以目前都是采集点收集完鼻咽拭子后批量送到检测点进行检测,这一过程中就会浪费一定的时间。

此外,也顺便跟大家解释一下,之所以做不到每个核酸采集点都配备直接检测的设备,是因为对于核酸的检测都是比较精密的实验,对环境的要求较高。还有,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较强,对于这种病毒的检测也是需要在具有相应生物安全等级的实验室中进行。并不是随随便便找个地方就可以进行检测的。

当样本被转动到实验室后,相关工作人员还需先进行消毒后,再检测样本的密封性,确认全部完好无任何异常后,才会对样本进行签收。

签收后还需人工录入系统,并且对于这方面,还需要保持零错率。

样本被实验室签收之后,也并非就可直接进行检测,工作人员还需对标本进行震动混匀,使储存样本试管中的核酸呈现均匀的分布。随后技术人员才可以提取核酸,进行扩增和判读。

我国人口本来就多,如此多人都需要进行核酸检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工作人员一个个地拧开盖子,一个个的提取标本。并且这一过程还需要非常的精准到位,不可以出现交叉污染等差错。

再加上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武装到全身,进行严密的防护措施,尤其是如此炎热的夏季,简直就是煎熬。

保证精准操作,零污染、零差错,一共有多少份标本就需要配制多少分扩增试剂,还需要准备多少份的EP试管,这整个过程全部为手工分装,无论出现任何差错,全部前功尽弃,一些都需要从头再来。

提取完成后的核算样本,还需要加入扩增用的反应液中,这也是非常考验定力、耐心与精准度的工作。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每个人提取的核酸,只能加入5ul进入是集体系进行扩增,而5ul的概念,约相当于十分之一滴水,针头我们都见过,极小的枪头也仅仅只能看到头上的一点点,足以可见这份工作的不易。

以上的全部工作全部完成之后,选择相应的程序后,才可以开始扩增,但仅仅扩增这一过程就大约需要1.5-2小时,并且这种程序一旦启动是无法暂停的,只有等这一批次的结果全部扩增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次标本的检测。

所以,看到这里的大家,了解了核酸检测结果为什么无法立即得到了吧。

并且相关检测人员还表示,除了以上这一系列的程序之外,每次检测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入各种相应的阴性对照、阳性对照、环境质控、生理盐水、弱阳性对照等等,才能保证检测的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结语:

这个过程太过繁琐,也存在太多外部因素的干扰。所以大家要了解我国防疫人员的不易,大家一定要听从当地政府的安排,不可擅自随意的走动,增加我国抗疫人员的工作量,也是对自己健康安全的不负责。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