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政策调整后,中国经济正面临这样的大环境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金钟】

如果要谈2022年金融市场上最吸引眼球的热点,那一定是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和能源价格波动。

由于乌克兰战争导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流动版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加息周期影响到了能源需求,油价和天然气价格的每一个剧烈波动都成了吸引流量的媒体标题。

我们以前已经有过数篇分析俄罗斯石油价格的文章,也对欧美针对俄罗斯石油的采购上限做出过分析。最近欧美将俄罗斯石油价格限定在60美元一桶,而原油期货价格则已经跌至70多美元一桶,算上俄罗斯石油与国际油价已有的正常价差,欧美所定的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恐怕和俄罗斯石油目前在市场上的实际价格相差无几,在这个价位,所谓的限价就是一纸空文。

2023年,世界能源市场的现状和前景如何?

首先,传统能源价格如石油和天然气都已经从今年夏天时的高点回落不少。其原因一个是在加息和疫情背景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另一个原因是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虽然受到制裁,但是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下依然源源不断地将能源供给全球。这样,油气的总供给并没有由于战争下降多少,同时总需求增长放慢,所以价格在下半年出现了大幅下跌。

在需求一侧,短期内以往是美国年前旺季开端的11月的零售数据出现了比较罕见的下降,说明消费者在持续近一年的加息面前终于开始控制开支。而最新的通胀数字虽然同比仍然还是惊人的7.1%,但如果仔细看环比通胀,就会发现只有房租仍然在环比增长,房租以外的大部分细项商品和服务价格,都开始出现回落的迹象。

12月13日,人们从美国纽约一家房产中介的广告旁走过。新华社发(郭克摄)

而我之前关于房租的分析数据也说明了美国租房市场供给紧张的现象将在2023年下半年得到根本缓解。而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这个领先性指标也已经双双跌落50这个平衡点,进入收缩区间。这一切都说明很大可能走入经济衰退的欧美市场在供暖之外的工业和交通能源需求将会进一步走弱。

由于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在12月份再次加息,虽然美国加息的幅度小了一点,但是欧美主要经济体加息之路尚未结束,按照我之前一篇的预测,主要央行的加息恐怕会一直持续到2023年上半年。

我们不能忽视欧美继续加息还会带来的金融挤兑风险。虽然到目前为止世界金融市场只是股市大幅度下跌,并没有出现什么大规模恐慌的系统性风险。今年出现过的几个小规模金融挤兑如英国养老金市场崩塌和虚拟币市场破产挤兑,目前损失还只是限制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但是像美国黑石这样的金融私募龙头企业最近开始禁止投资者赎回资金的举措,标志着加息导致的流动性紧张已经开始波及美国自身的金融龙头身上。

出现2008雷曼银行破产事件那样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虽然还不大,但是风险是在逐步上升的。一旦类似的金融风险事件发生,在恐慌挤兑的情绪下,能源价格在金融市场上必然会出现类似2020年负油价一样的巨大波动。

而防疫政策迅速调整的中国则不会因为放开而出现立刻的能源需求反弹,一方面是目前的疫情变化导致许多人或是在家养病或是在家照顾病人,出行需求暂时会有一个大幅度下跌;另一方面则是新年春节将至,传统上也是一个工业和交通能源需求下降的季节。

当然,如果能有一些措施迅速落实,比如加速提供疫苗和生产分发退烧药品,大规模将建成的的方舱转为发热门诊来补充资源十分紧缺的正规医院,为医护人员、物流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休息环境和合理安排支援、轮换等等,那么在春节结束后绝大部分度过第一轮疫情波峰的大中城市将开始恢复正常,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将随之回升。

核酸亭变身发热诊疗站,图自江苏新闻。

中长期来说,伴随着中国防疫政策调整结束和未来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以及美国结束加息周期并可能开启新的降息周期,石油需求将会在2024年之后快速回升。

在供给一侧,各国和金融市场未来发展的能源主要投资方向仍然还是新能源。美国和欧洲在新能源方面的投资依然在加码,美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几千亿政府援助就指明要车辆厂商将供应链转移到北美才能享受财政补贴。而欧洲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业基础,不顾自己还在高位的通货膨胀,刚刚通过了按照碳排放多少对部分商品征收碳边境税的决议。

对于新能源的科技投资和竞争就更为激烈了,美国能源部就在最近发布了核聚变研发的突破性进展,而中国、欧洲在核聚变研究上也有相当的突破,中国不久前对于氢能也加大的研发投入力度。

虽然各种新能源的研发突破新闻接踵而至,对于炒股概念可能很有帮助,但是距离落地实现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同时,在2022年美国能源部自己的预测中,到2050年,石油天然气能源的生产依然要远远超过新能源生产总量,传统油气占全球能源总量的比重几乎没有变化。

不同类型能源的生产趋势

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目前全球拥有最大油气生产量和最低油气生产成本的集团仍然是以中东海湾国家为主的阿拉伯世界。过去,阿拉伯国家为主组成的OPEC与俄罗斯通过谈判协商成立OPEC+,协调相互的产能,通过控制4成世界石油产量的手段来影响石油价格。而当时的石油需求方则是分散开来、缺乏组织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体,没有类似OPEC+这样的垄断组织。

如今西方世界建立起自己的对俄限价联盟, 目前的限价手段和价格看起来都没有对油价产生什么长期的影响,但如果我们把这个限价联盟目前的操作看做是一次试水,尝试建立一个跨国联合影响石油价格的买方体制,且类似的限价联盟能够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那么OPEC+在能源市场的议价能力就会遭到削弱。

从过去几周的油价变化来看,欧美限价联盟最后定价的前后几天的石油市场气氛和以前OPEC+产能会议前后的石油市场气氛十分相似,起码石油市场上专注短期交易的投机资本已经把欧美限价联盟当做一个类似OPEC+会议的事件加以对待了。

注意这里,主力推动限价联盟的美国本身既是石油消费大国又是石油生产大国,所以美国需要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价位。过高的油价推动通胀,今年夏天的汽油价格就是例子,这直接导致了今天限价联盟的产生。

过低的价格对美国其实也不利,2020年导致负油价出现的那次沙特和俄罗斯的石油价格战中最大的输家是OPEC+之外最大的石油生产力量——美国的页岩油企业,而美国需要这些页岩油井来提供长期稳定安全的廉价原料给本国工业,因此尽管负油价有利于普通美国消费者,美国政府还是强势出面干预了这次石油价格战。

乌克兰战争之后,世界能源市场上的各个主要买家和卖家,对于能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的控制权和定价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潜在的变化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而恰在此时,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召开了首脑峰会,在峰会上签订的几百亿美元的投资和油气采购协议当然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峰会的召开,双方有机会进一步开始建立一个更深入的合作机制。

这个合作机制自然有着政治和外交方面的影响,但是在经济和能源市场方面,该合作需要将全世界储量、成本最有优势的海湾国家和全球石油消费主力的中国的利益契合起来,互为后盾,让双方在各自面对其他石油天然气市场参与者时可以获得更大话语权。这个话语权将不仅仅体现在定价权上,还将包括能源运输的安全稳定、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和建设,以及能源交易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等等方面。

这个合作机制的建立不是一次会面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双方通过大量工作人员的反复沟通和谈判才有可能一点点实现。这个过程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媒体上反复讨论的石油人民币问题,这对于海湾国家和美国来说都极为敏感。

国内互联网上长期流传一个段子:当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不是因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是因为萨达姆决定接受其他货币来支付伊拉克的石油……事实上,身处中东地区的海湾诸国恐怕不会把放弃石油美元的风险当成段子看待,正因为这个问题过于重要,更将是双方未来谈判过程中最后才会厘定的核心问题。

2023已至,在当前疫情形势下,国内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能源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通过中阿峰会我们会进一步提升国家的能源安全与供给稳定。这样我们就能把资源和精力聚焦到那些更有挑战性的经济领域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