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遗址“邂逅”新年习俗,“小年”这样过

转自:红星新闻网

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慧颖)1月15日报道吃着甜甜的灶糖,画着年味儿满满的春联,今天小年,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迎来了20组亲子家庭体验参观。

本活动由成都市文物局、成都市考古研究院指导,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协办。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两种形式结合开展,线上同步直播。这是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第二次开放,也是2023年的首场活动,与上次不同的是,为了增强参观者的感受力,这回大家都穿上了华美汉服。

步履轻盈、衣袂翩翩。身穿一袭汉服,走在这片承载深厚底蕴的土地上,仿佛连缀起了与东华门的情感。小朋友们在参观古遗址时,也格外认真。

活动邀请到了成都市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雪芬老师,为大家讲述东华门考古遗址的历史人文。跟着张老师的步伐,他们了解了在考古中发现的水井、道路、河道、建筑、沟渠等遗迹,看到了文明和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孕育、萌芽和生长。在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和2300多年前的成都相遇,一窥神秘莫测的古蜀文明,触摸东华门上千年历史。

瓷器长期埋藏于地下,出土时呈现不同程度的破碎、劣化、碎片混杂等情况,需要经过细致的修复工作才能最大限度获取信息。张老师耐心细致地为大家讲解着出土文物需要修复的原因,并在现场为大家陈述了文物修复的过程。让大家伙儿知道了残破的古陶器经过数十乃至上百上千道工序后,得以重生的故事。

咱们都说‘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我们也希望东华门遗址这个项目能够真正去贴近群众生活,既能一览历史遗址,也能充满生活美学。未来,我们会去策划更多有意义的、有趣的活动,像露营、研学、市集、策展等等,大家可以一边喝着咖啡闲庭信步,同时,还能一眼百年,回看成都千年文明。关于未来是否对外开放,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新春贺岁活动发言人钟婉方给予了回答。

考古盲盒 古文物与潮流碰撞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方粘土模拟的是我们经过充分调查,已经在正确的位置锁定了土层中的文物,然后要将尘封在土层中的宝贝从土中剥离出来。大咖说金牌讲师、文物管理学硕士、喜马拉雅历史频道独家签约主播大老师正在为大家讲解考古过程,同时带大家体验盲盒考古。

一个个考古小道具,让孩子们在寻宝体验中津津乐道。古文物挖掘体验与古蜀考古盲盒相结合,现场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盲盒考古道具,供小朋友们现场沉浸式体验真实的文物探寻过程。

拆盲盒带来的不确定的惊喜感,与考古挖掘的神秘感相契合,二者结合后,挖宝这一沉浸式考古+开盲盒的过程,让大家体验到了发现文物的惊喜感、代入感和满足感,激活了现场小朋友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奋点。

体验小年传统民俗 打卡成都年味儿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大老师带来的考古小课堂回望锦城千年,探寻历史中的成都年味儿,让小朋友们了解到历史中的蜀都年味。

课堂上大老师为孩子们讲解了椒柏酒的历史。椒柏酒指椒酒和柏酒。中国民间习俗,农历正月初一用以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之意。春节饮椒酒的习俗起源于汉代,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载:正月之旦……子、妇、孙、曾,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宋诗人陆游《丙寅元日》称:家家椒酒欢声里,户户桃符霁色中。

此外还有,拜年贴、放花灯、带簪花、守岁等等...大老师分享了很多古人过新年的习俗。带小朋友们一起回味那遥远的年味,回望古人淳朴鲜活的原生态,传承古老智慧的民间习俗。

画门神、转糖饼、吹糖人......一个个活动精彩纷呈,现场氛围喜气洋洋,欢乐雀跃。大家伙儿乐此不疲,享受着这个热闹的小年。

触摸成都文化脉搏

文物是过去写给今天和未来的书信,其核心在于保护、传承和创新。让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信息融入到今天人民现实生活中,包括青少年的教育,当人们走进遗址公园,能通过展示、介绍、参与,最终让它融入到我们的生活,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这种遗产的意义和价值。

在有效的保护中,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也正在以看得见的方式加速打开。目前,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已经完成盆体外立面改造、顶棚、光彩工程及文物保护阶段性工作。在今年成都大运会前,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将贯通内外场,外场遗址全面建成开放,完整呈现隋唐五代至两宋摩诃池、明代蜀王府、唐五代建筑、宋代卵石铺装道路等历史遗存。到时,大家可以走进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触摸成都文化的脉搏,目睹2300年历史的芳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