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大年三十为何叫“除夕”吗?原来和燃放烟花爆竹有很大关系

文/玉箫苒

编辑/玉箫苒

前言

新春马上就要落下帷幕,今年的春节可谓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噼里啪啦,加特林满天扫射。

2023的春节真的是让人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什么年什么是味

除夕之夜是我们过年时最重要的时刻之一,这一天,不论归家的游子还是守候的父母,全家人都会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交流感情,还要一起守岁。

可是,除夕这个节日名字却有些令人困惑。

为什么大年三十会叫除夕?除夕到底是什么意思?

网传的消息

燃放烟花爆竹是陋习还是民族的智慧和传统?为何会禁止燃放烟花?除夕与放鞭炮又有着什么关系 ?

烟花的前世今生

燃放烟花爆竹不是陋习,而是民族智慧和传统,是许多人的自尊心和攀比,改变了它的风味。

我们国家放鞭炮为什么要考虑到环境污染等因素,而在别的国家却没有?

他们不怕引起火灾,污染空气等问题?

这些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从一九九三年起,国家提出了限制燃放烟花的建议,这一问题成为了一个矛盾的焦点。

有的认为鞭炮太危险了,应当彻底禁止,有的则觉得不放就不会有节日气氛。

就如文章最后面所说的传说一样,用炮竹成功战胜了凶猛的怪兽,所以有了过年的说法。所以,在过年的时候,一定要放鞭炮,这样才能体现出节日的气氛。

往大了说,放鞭炮会造成环境污染,会产生很多的灰尘和有害的气体,这些有毒气体,如果吸入过量,会引起哮喘、肺炎、肺气肿等,甚至会导致老人的冠心病、心脏病。

而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和其他严重的事故。

并且在烟花制作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纸板和砂砾,很多人在燃放完后,就把东西随意丢弃,污染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包装精美的烟火价格昂贵,也会使人产生攀比心理。

不少人应该记得,过年的时候,亲朋好友都会念叨着,今年哪一家的烟花最大,最好看?

为了所谓的面子,一些人哪怕是身无分文,也会去买鞭炮。可放完鞭炮不到三十分钟,钱没了,只剩下周围一片死寂和地上一片狼藉。这也让春节的烟火传统变了味道。

而且,嘈杂的声音让人睡不着觉,有些人甚至会肆无忌惮,大半夜的发出巨大的声响,让很多人从睡梦中醒来,一年都不得安宁。

因此,禁放烟火是不可避免的

至于鞭炮的来源和来历,就由大家自己来判断吧

据有关史料记载,鞭炮发源于先秦,在《周礼·春官》九祭中,爆竹祭是祖先为了敬神驱邪而点燃木柴(鞭炮)而进行的一种仪式。

爆,指的是燃烧,古人在见到竹子被点燃后爆会有很大的爆炸声音,所以他们就用竹炭来祭拜,以驱邪。渐渐的这种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自从火药、纸张被发明之后,聪明的祖先就用爆竹取代了竹节,用鞭炮来驱赶怪物年,以驱除瘟疫、晦气。

种种迹象表明,燃放烟火是中国人的智慧与传统,并非民族的恶习

那烟花和除夕又有啥关系?

除夕原来是这个意识啊

其实大年三十原本不叫除夕,传说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一只叫做的怪物,时常在村子里横冲直撞,谁家一听见这个声音,就赶紧把门窗关好,谁也不敢出去。

找不到吃的就随便找了一间房子,从窗户跳了进去,还砸破了所有的窗户。

啊啊啊啊 灶王爷,可不得了了,来了个怪物,把所有窗户都打碎了,

灶王爷:什么!竟然有这等事,我去看看

随即灶王爷跳下供桌,准备去给夕一个教训,他信心十足,直接将手中的法宝丢了出去,砸在了夕的脑袋上。

夕大怒,一口气喷出狂风,将灶神吹上了天空,落在了干草堆里。

夕:哈哈哈哈哈哈,小老头,告诉村子的人,30号晚上都给我做些好吃的,否则我要吃了你们。

众人见夕离开了,纷纷聚在灶神身边,商议着该如何应对。村长提出要从天上请个救兵,灶神这时也没有了之前的信心,连忙应道。

他一挥衣袖,直接冲上了烟囱。踏着青烟,一步步向天上飞去,最后消失不见。

有两只仙鹤在前面带路,没一会,就到天宫门口了,与守卫的士兵行过礼后,然后就钻了进去,还没跑出两步,几个小烟花在灶王爷面前爆炸,紧接着一个孩子跳了过来,缠着他想听听人间故事。

神农氏上前拦住,灶王爷赶紧将凡间的事情告诉了他,让他帮着除掉这个魔头夕

没想到身边的说了一句,这件事我会处理。

神农氏想了想,答应了年的要求。心想刚好让年去历练一番,在年出发之前,神农氏将一条红色的丝带递给年,然后目送他们离开。

此时的人间的年30已经到了,夕也如约而至,它一张嘴,就把所有的东西都吞了下去,但还是觉得不够。

年:你偷人东西吃真讨厌

夕:你认识我吗?就吃你能咋?

夕看着面前的年有恃无恐,气得七窍生烟,一爪子拍碎了屋顶,年靠着灵活的身形来回躲闪,一不小心,夕一头撞在了一棵大树上,头晕目眩。

这时候,灶王爷才姗姗赶来,他本想见好就收,可年不这样想,他把糕点往夕头上一扔,西就一动不动了。

哈哈,我被我打死了

原来夕并没有死,这是夕设下的局。

千钧一发之际,年拔出了手中的红色丝带,顿时光芒大盛,夕似乎被这股力量给震慑住了,惊慌失措地在地上翻滚,而不知内情的灶神则缩在木柴中瑟瑟发抖。

灶爷爷,你快出来,我把曦给打跑了。

就在年喊出灶神时,夕缓了过来,又去祸害牲畜。年又抽了一条红绫,红光满天,此时又没有了夕的踪迹。

然而躲起来的灶王爷突然听到后面有什么动静,还以为是年在吓唬他,没想到柴堆的另一端居然是夕。

夕:你个老不死的,不让我吃饭,还让我躲起来。我先把你吃了

灶神:别别别我年纪大了,不好吃

眼看着灶神就要死了,远处突然传来了爆竹的声音,夕瞬间吓得魂飞魄散

但这一次,他已经无处可躲了,所有人都学着年的样子,将鞭炮往他身上一丢,只听得噼里啪啦的声音,夕消失在火光中。

人群中一片欢呼,为了庆祝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点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夜里通宵守夜。这个习俗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而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

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而关于除夕的这样的民间传说,跟年兽的传说一样,都是根据节日的名字编出来的,恐怕是古时有小孩问大人,今天为什么叫除夕,大人也不知道,便随便编了这么一个传说。

要明白除夕的意思,需要从文字训诂上去理解。

除夕来自先秦时期的逐除习俗,《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的由来。

字在甲骨文中,与字作极相似, 它的意思,也正是来自于月。夕就是傍晚的意思,因为傍晚的时候,月已经开始升起,所以它的字形跟月有关联。夕还可引申为一年的最后一季或一月的下旬。

《尚书·五行传》注中有云:晡时至黄昏为日之夕;下旬为月之夕;自九月尽至十二月为岁之夕。后来还可以引申为一月的最后一天,如《管子·立政》有云:季冬之夕,即季冬之暮。

除一词原为皇宫前面的阶梯,后来演变为去除的意思。不过,除夕中的除并非除,而是一个借用词。是涂的一个假借词,与其本意并无关系。

《尔雅·释天》曰:十二个月,即为涂。郝懿行说:荼亦舒",上古之时,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阳气虽弱,但气息却是越来越好。舒、荼,都是古文字。

所以,在古代,十二月又被称为舒月,因为十二月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之后便是春季,十二月的时候,虽然阳气很淡,但已经缓缓地透露出来了。舒就是徐徐地,缓缓地的意思。十二月称为舒月是取其冬去春来,气候渐渐舒缓之意。

因为古人常用假借字,舒借为荼,荼借为涂,涂借为除,所以十二月也常叫作除月。舒、 荼、涂、除四字,今天读音差距很大,但古音同属平声鱼部,读音相近,易于假借。

由此可知,除夕的本意,实际上指的是十二月的末日,与凶兽无关。除夕,又称三夕,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日,也就是一月的末日,所以人们最重视的就是夜晚,因为这是一年的末尾。

原来除夕就这样来的啊,既然怪兽都害怕烟花炮竹,那你害怕吗?

结语

笔者认为,在对待燃放烟花爆竹等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时,要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科学的规范生产,引导人们有节制的安全燃放,不要一味地反对、禁止,更不要用现代的恶俗来打击民族的智慧和传统!

不过,现在有些地区已经放宽了放鞭炮的规定,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不要在人多、杂草多的区域,要在安全的距离内点火,才能避免悲剧。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