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龙墨:关注后疫情时代残疾人群体的身心健康|聚焦2023全国两会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颜源 于娜 北京报道

残疾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群体,疫情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难估测的,有时候可能会加重他们的残疾,甚至新产生的残疾。后疫情时代,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如何保障残疾人群体的身心健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龙墨在2023全国两会·华夏大健康™主题座谈会上为残疾人发声。

3月1日,由华夏时报社主办的2023全国两会·华夏大健康™主题座谈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医药医疗大健康领域主管单位领导、行业资深专家学者、医疗大健康企业高管齐聚一堂,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后疫情时代,我们需要关注疫情给感染者带来的后续影响。龙墨理事长举了一个例子:我之前一直是做听力康复工作的,前不久刚刚接触到两个病人,他们都在新冠感染后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甚至已经下降到残疾的程度,他们一直在询问应该怎么办。疫情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后续影响?的确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说回残疾人群体,龙墨提到,我国的残疾人70%生活在农村,尤其是这部分群体,他们在求学、就业、就医方面要比我们健全人更加困难,特别是重度残疾人原本的就医需求就比普通人多,在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可能面临更大困难。另外,重度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也需要我们格外关注,脱贫攻坚以后,解决了七十几万残疾人的贫困问题,然而经过三年疫情,加大了他们返贫的风险。如何保持住残疾人的脱贫攻坚成果值得关注。

针对以上问题,龙墨提出了三点建议,以保障残疾人在后疫情时代的实际需求。

首先还是应该以政府为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去年的讲话中强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政府也专门提到要兜住底、兜好底、兜准底,兜准底就是要精准地施策,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明确疫情会给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带来了哪些后续影响。

其次是在兜底之上,政府、企业还有公益组织等都要更多地发力,给这样特别困难的重度残疾人在兜底和托养方面带来更多实际的帮助。

最后是要关注疫情给残疾人群体带来的心理影响,疫情期间,有的残疾人长时间不能出门,有的残疾人可能面临更多的生死告别,这都可能导致更多的心理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残疾人,尤其是重度残疾人的心理干预,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心理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编辑:孙梦圆 主编:陈岩鹏

举报/反馈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