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我们该做什么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现状是: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还不算稳定,国外输入服务多于国内输出,从而造成服务输出的逆差现象,但服务输出的领域已在逐年拓宽以及多元化。在当今时代,国际贸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货物贸易,而是延伸到服务、技术等领域,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国贸中已经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在国际交往中,我国应注重服务、技术类的输出,促进我国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国际投资方面,我国在外的直接投资遂差439亿美元,而外国在华的直接投资顺差782亿美元,从数据可看出我国在投资领域的弱势地位,外资已逐渐成为国内企业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本来源。相对于我国在外的投资逆差而言,国内企业吸纳的外资数额更是从深层次响应了出我国走出去战略,这也是我国经济开放的体现。在投资领域,投资工具也逐渐趋向多元化,种类化。在国际储备方面,资产净增值尤为乐观,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贸易结构不完善,货物进出口的比重远大于服务进出口比重。

对比2019和2020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有以下发现:2019年我国国际收支延续基本平衡。按美元计,2019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413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4253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61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567亿美元,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378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193亿美元。按美元计值,2020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逆差337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31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470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113亿美元,二次收入顺差16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111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逆差1亿美元,直接投资顺差163亿美元,证券投资逆差532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逆差46亿美元,其他投资顺差277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251亿美元。

对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的对策(一)政策性建议我国国际收支失街有着深层次的国内和国外原因,这意味着仅仅依靠市场行为是无法改变其失衡的现状,必须依靠政府出台政策进行宏观调控。针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提出以下政策方面的建议1、货币政策应着眼规避高外汇储备带来的通胀风险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我国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很难在短期内有所扭转,所以依靠货币政策来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趋势并不现实,只能对其因势利导。根据前文分析,高额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为了维护汇率的相对稳定,央行增大了货币供应量,使得流动在市场的资金过量,增大了通胀风险,造成了目前严重的银行流动性过剩。因此,我国货币政策需要通过调节流动性,使国际收支水平符合整个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继续加强和改进流动性管理,控制基础货币的增长速度,减少外汇占款增加带来的通胀压力。2、财政政策应着眼于进一步扩大内需财政政策通过公共产品的投资,增加国内的公共支出,这样就会刺激内需。因而,企业生产的产品就会在国内市场销售,在生产额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导致出口额度的减少。由于国内需求的增加就会扩大进口,我国的贸易顺差就会相应的缩小。财政政策通过加大对资本项目的调节力度,通过积极有效利用外资,鼓励外资投资的领域,实现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大幅减少并实现基本平衡。同时,还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境外投资协调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加大企业走出去的力度,从而,逐步减少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甚至使其变为逆差。通过财政政策的支持,还可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并且要完善进口促进政策,加大进口扶持力度,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进口。3、完善保障机制保证居民生产生活刺激内需的根本在于刺激国内消费,国内消费的根本又在于居民的消费,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低,住房、教育、医疗成本过高的情况严重削减了国内居民的消费欲望,阻碍了国内需求的增长。依靠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使居民的正常生活有所保障,才能根本上解决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完善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减轻国民的医疗负担;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加大抑制房价的力度,降低居民的住房成本;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改变目前居高不下的教育成本。只有居民的正常生活得到足够保证,才能促使其消费其他产品,真正意义上扩出库

上内需(二)贸易性建议1、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纠正出口商品的成本扭曲(1)提高出口商品的劳动成本。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为1200美元左右,仅相当于日本的2.1%、美国的2.2%、德国的2.8%和英国的2.9%,新型工业化国家的5-15%。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低是我国国情,也是优势,但如果滥用优势、以损害劳动者利益来援取竞争优势,不是发展经济的目的。应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改善劳动条件,增加社会保险投入。(2)提高出口商品的资源、环境成本。我国出口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性产业和资源密集性产业,并且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不少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追求经济效益的情况,甚至有些地区为了完成吸引外资的计划引进了污染严重超标,被他国强制迁出的企业。巨大的资源消耗,恶劣的环坑污染都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应尽快理顺和完善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真正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状况;通过经济调节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性产品的出口。2、加强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提高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能力(1)完善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形成在全球经济协商中的一致声音,积极参与到全球或是区域内的多方位的对外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营造一个稳定的国际和区域内的安全环境,提升在区域贸易结构中的主导作用。(2)加强合作促进相互投资进一步增长,扩大东亚国家资金投资渠道。协调东亚各国经济体与区域内投资相关的财税、金融、外贸、管理和政策制度,建立投资处坑机构,构建合理的投资合作机构等。

在后疫情时代,疫情所产生的影响也将持续一段时间。从短期来看,疫情给我国的传统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第三产业遭受重挫,数字经济也无法独善其身;但从长期来看,数字技术在此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表现出色,展现出了数字经济的强大生命力和极具可塑性,并对传统经济的数字化改造产生倒逼促进效应。所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消除此次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其次,数字技术在此次疫情中表现亮眼。

1.数字内容、电子商务等行业,很好地保障了疫情期间人们的基本生活和娱乐活动。2.大数据企业为疫情分析提供数据收集和分析,移动互联网企业开发了疫情监控和信息发布平台、供需对接平台等。同时,人工智能应用在抗疫一线,有效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降低了疫情扩散的概率,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也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和无人技术的成熟和现实应用。3.经过疫情期间的消费习惯培养,人们更加倾向于不存在接触的在线消费方式。在线购物、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等行业得到较快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可以一定程度上吸收因疫情而失业的人员,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推动经济更快复苏。4.疫情也导致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形式的出现。比如共享员工,在疫情紧张期间,餐饮行业的员工面临失业,而电商配送行业急需用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闲得慌和用人荒的矛盾,社会上的人力资源得到较好的配置。在抗疫过程中,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等在人群追踪和分类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智能医疗机器人被用来替代医护人员传送物品,既节省了人力,又降低了感染风险。还有远程医疗,有效解决了疫区专家资源不均匀和安全性的问题。在疫情地图和人群追踪方面,实现了可视化地显示疫情,全球实时动态确诊,并且及时提供给用户查询乘坐过哪趟交通工具,这趟工具上是不是有过确诊和疑似的病例。在后疫情时代,我国的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必将以超出预期的速度蓬勃发展。但在看到诸多优势和发展前景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我国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不强,对外依赖度依旧较高。同时,很多数字经济企业基本是服务本地市场,国际业务占比较小。这就需要国家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领域投入更大关注和更多支持,相关企业不断加强科技研发投入,以取得更多高新技术上的突破,同时也要努力走出去,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