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消费洞察:“报复性消费”?这里有一个问号

清明在前,五一在后,一个个小长假来了;火锅、奶茶、shoppingmall,一片片商铺开了。脱下棉衣换上春装,虽然口罩还不能摘,但人们的心思却和时上时下的气温一样,多少有些按捺不住了。

正如抖音某大V在居家时发的一句玩笑:大爷,你有没有特别想念谁?我想念奶茶喜大婶,火锅捞大妈,电影万大哥啊!,压抑了一个春天的消费者似乎跃跃欲试,忍耐了一个冬天的商家仿佛望眼欲穿,而报复性消费就这样顺理成章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可报复性消费是否会真的发生?后疫情时代的消费动力又将来源于何方?

▲你是否也曾想念火锅、奶茶、电影院?(图源网络)

报复性消费?

这里还要打问号

报复性消费一词原本是在2003年非典结束后,为了推进消费、恢复经济所提出的概念,它描述的是一种经济现象——消费者的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压抑后,会有一波显著的释放与反弹。但今年是否会出现预期中的报复性消费却仍然有着一些不确定性。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走势(图源网络)

影响最大的,仍然是疫情。从大环境而言,在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要求下,疫情防控仍然面对着不小的压力。虽然各地复工进度喜人,但什么时候彻底放开人员自由活动,恐怕还需观察国内外疫情发展的形势而定。因此,无论是消费行为还是经营活动,多多少少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形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由此可见,虽然复工带来的供给能力在逐渐恢复,但由于疫情防控带来的限制也会导致某些领域消费活动尚不能开展。最好的案例即是近日来各地不少KTV、电影院及众多封闭性娱乐场所,在短暂开放后又被迫关闭,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也暂不能恢复。况且,被动去产能两月有余的大中小企业,完全恢复产能也尚需时日,能否短期内就满足市场需求还有待观察。

▲一些娱乐场所仍受限制(图源网络)

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也有不确定性的因素,这其中一是消费能力,二是消费心理。

对于 花钱的能力,各个阶层有不同的境况,但近日媒体一篇报道的标题——《疫情过后报复性消费?我更想报复性挣钱!》则颇能反映不少人的焦虑。毕竟,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此前的提法,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它们是经济机体中非常富有活力的一部分。但由于企业规模和技术能力等限制,中小微企业普遍处于制造业、服务业的产业链下游,在本次疫情中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而那些依附于中小微企业的大量城镇劳动人口,收入与就业面临的险峻形势,是否还能支撑起足够的消费能力与信心敢于去花钱?这里恐怕要画上一个问号。当然,背负房贷车贷和还有花呗没还完的年轻人们,他们的钱袋子还能否支持自己的消费习惯则更让人堪忧。

▲捂紧钱袋子(图源网络)

除了花钱的能力,人们在经过几十天的居家防疫之后,面对着仍然存在传染风险的外部环境,是否还能有预期当中的消费意愿?一方面疫情使更多人增强了抗风险意识,对流动资金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众多消费者趋于理性。另一方面,由于各方努力,即使在疫情期间,食品日用品的供应并未中断,由此可以看出,所谓的压抑可能并没有完全形成。

而另一个引人思考的现象是,在经过一两个月的居家之后,不少人被迫完成了断舍离,并进而养成了低欲望消费习惯。很多人更进一步开始反思:之前的消费行为是否合理?网络中的一句话可能较为恰当地概括了这种现象——有些东西,压抑久了会爆发,但是有些东西,压抑之后,可能就没有了。

窥探后疫情时代的消费动力:

从相处最多的房子说起

一场疫情除了是一次对社会治理能力严峻考验,对很多人而言也是一次现实的心理冲击,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周遭的事物,也促使人们反思过往的生活。

而对于在这个春天被禁足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房子,可能是仅次于口罩的最令人感触深刻的事物。

其中,对此体会最深的恐怕是那些还没能拥有自己房子的租房者。面对繁复的隔离防控手续,甚至是房东和邻居的冷眼和排斥,那些原本在短期内没有购房计划的人群被疫情期间的经历所深深刺痛,并促使他们将远期乃至于本不存在的购房计划提上了议事日程。

▲居家防疫期间室内娱乐匮乏(图源网络)

但对那些已经自有房产的人,居家防疫的经历也同样让他们难以释怀。虽然有的人在客厅、卧室、厨房间组织家庭旅游乐在其中,有的人全网比拼做凉皮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有的人推易拉罐比拼智力体力玩得不亦乐乎,但足不出户几十天,室内空间和居家活动的潜力已经被人们开发殆尽。当能玩、能做、能看的东西都已经令人腻烦,一家人长期挤在同一空间中,彼此烦扰、行动冲突、个人隐私难以保证,连卫生间的使用都可能成为冲突爆发的导火索,家庭矛盾悄然升级,原本就有限的空间就陡然显得更加逼仄。

而对于另一部分在疫情期间必须外出的人群,户型设计无法满足防疫期间区分污染区、清洁区的问题,也使他们感到焦虑。同时,长时间的居家防疫更是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了房屋户型、朝向等因素对居住体验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影响。种种令人困扰烦恼的体验,使得那些希望改善人居环境的渴望,受本次疫情的影响可能变得更加迫切。

▲成都西派国樾项目实景图

而居家的空窗期则促使另一些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生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更加深入地关注自己内心世界、渴望找到理想的居家生活方式。可以预见的是,就在人们的集体反思中,个性化的居住需求或将会应运而生。有些人追求艺术品味,期望自己的居所能有着符合自我审美取向的独特风格;有些人渴望亲近自然,期待能够足不出户即获得仿佛身临其境的山川湖海;有些人热衷度假体验,憧憬走到阳台窗口就能面对阳光沙滩……凡此种种居住的新取向或许将随着人们消费观的进化,在疫情消散后破土而出,成为新的消费亮点。

▲重庆西派城样板间实景图

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当社会处于普遍缺乏安全感的焦虑之中时,社区防疫的需要让物业服务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是谁在风雨中裸奔?是谁捉襟见肘尴尬应付?又是谁有备无患、严阵以待?业主心里都有衡量的标尺。可以预见,疫情之后,追求高品质物业服务的需求将被进一步激发,居民将意识到高品质的物业服务不仅关系到平常的居住体验,在非常时期更和自身健康安全密切相关。

▲生鲜菜篮 铁建行动——CRCC业主专享生鲜配送

不过话说回来,消费者心中的渴望仍然必须跨过实际消费能力的门槛才能真正成为需求,这一点对于购房也是相同。毕竟,疫情除了打击了人们的心理,也深刻影响了很多人的生计,收入的波动让很多人即使心怀渴望也不得不在花钱之前慎重考虑,况且这前面还有已然露头的报复性涨价在阻挡他们消费的脚步。由此可见,消费的动力能不能够被真正激发,仍然是个未知数。

但我们仍然可以预期,仍处于城市化大势中的市场不会就此停滞,改善人居品质的普遍需求也不会就此消失。这次疫情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企业,都像是一次剧烈的化学反应,身处其中的人们关于如何看待生活、如何判断趋势、如何计划未来的思考也必然会随之进阶升级。

不难想象,一场风雨的经历必将留给我们这一代人一段一生难忘的回忆,正如朋友圈中流传一句话:经历过这场疫情,在多年之后,我们对口罩稀缺的记忆,也许会像父母今天对粮食稀缺的记忆一样。疫情终会消散,回忆却难以忘怀。而后疫情时代的消费新动力,也许就藏在人们身边的生活点滴和细微情感之中,等待着一双慧眼辨识挖掘。

免责申明:本广告仅为要约邀请,一切图文资料、规划设计均以政府最终批准文件及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为准,开发商保留对产品修改和改进的权利。本项目周边已规划及/或已建成及/或规划中及/或建设中的公共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变电站、加油站、明渠、高压线、轨道环线、商业中心、学校、公园、酒店、医院等)及规划用地,均以政府有关部门最终核准及审批文件为准。部分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