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非公医疗进入整合期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科文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非公医疗更加应该关注质量的提升,在近日举办的GE医疗博鳌大健康领袖峰会暨中国大健康领军人物千人大会上,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和执行董事长蔡江南表示,现在国内非公医疗有两万四千多家医院,数量有点太多了。

据统计,目前国内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公立医院,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显示,全国非公立医疗机构从2020年的23524家增加到2021年的24766家,占全国医疗机构比例从65.5%增加到67.7%。

虽然从整体来看医疗机构数量已超过公立,但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床位数量只占到30%,医院门诊量只占16%,医院住院量只占19%。特别是,在市场口碑方面,非公医疗在公众认知明显落后于其真实发展,仍然带有不良的刻板印象。

非公医疗的机遇来自消费能力的上升和人口老龄化,这些会给医疗和大健康产业带来井喷式、暴涨式的增长。不过,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余小宝在2022年5月曾介绍,疫情以来已有2000多家民营医院破产倒闭。这也意味着,疫情之后,非公医疗发展正式步入转折关键期。

非公医疗进入淘汰、整合期

新风天域联合创始人兼CEO,和睦家医疗CEO吴启楠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整合、淘汰(对于未来未公医疗发展)都很重要,(在新冠疫情之后)有一些低质量的非公医疗会被淘汰,也可能是被整合,这是难免的。

在疫情期,非公医疗受冲击巨大,部分非公医疗机构的员工工资、房屋租金、防疫开支等成本压力剧增。各机构门诊量萎缩,大量非公医疗办医疗机构生存艰难。虽然有非公医疗机构主动承担起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坚强生存,但也有部分非公医疗机构黯然倒下,这背后映射出其与医疗诉求并不完全一致,现在显现的倒闭潮也就不可避免。

据第一财经报道,截止2022年7月初,数据显示2022年民营医疗企业破产重整案件达到46件,涉及医院近30家。2021年全年,相关破产重整案件达到100件,同比增长25%,自2020年以来,破产重整的医院数量也可能至少达到上百家。

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全国2.35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一年总计亏损1300亿元,平均每家亏损高达553万元。实际上,在多位非公公医疗行业人士看来,疫情只是加速了非公医疗行业到达淘汰、整合阶段。

医疗服务是全周期的。公立医院集中于提供院内服务,无暇顾及院前的筛查和院后的康复,这也是非公医疗未来发展的机遇,也契合十四五规划中提及的非公与公立医疗互为补充的概念。蔡江南表示,非公医疗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差异化的特色专科建设。

因此,差异化、更好补位才是非公医疗未来与公立医院错位竞争的更好发展的关键。

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错位竞争的关键在于六个字:协同、互补、错位。一龄医院集团董事长李玮向界面新闻介绍,其中协同在于病前的筛查检查、慢病亚健康、疾病预防;而互补和错位的关键则在于发挥非公医疗的强项——包括服务、机制和创新,与公立医疗在重大疾病、急救等生命保障的强项进行错位。这些公立医疗没有精力做好的,却恰恰是国家、社会需要非公医疗大力发展的地方。

谷仁医疗产业集团董事长赖志旺也向界面新闻表示,非公医疗可以着力从以下五大方面进行发展,包括灵活性跟效率,非公医疗的管理和决策体制如何更灵活;优质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多附加的、公立医院无法做到的一些服务;专业和特色化,聚焦特色服务,打造独有品牌;资本,通过资本为非公行业带来更多顶尖的设备及技术;信息技术,更灵活的处理数据。

除此之外,非公医疗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马拉松竞赛,其中人才和学科是必不可少的两大关键。瑞慈医疗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方宜新向界面新闻表示,人才和学科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般,既要有包括管理人才、护理人才、技术人才等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并在这些人才的基础上进行学科建设,只有这样非公医疗才能越走越远,最终实现其高质量的发展。

赖志旺也认为,医教研三体布局对于非公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山系的医院发展如此之快,是因为其有高校支撑医教研方面的人才培养,谷仁医疗目前也正在推进医教研发展布局:医,即自身的医院基础;教,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搭建人才输送渠道;研,即自身的科研基础。

联手药械企业下沉成为新趋势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分级诊疗的观念与作用再次得到重视,而这也成为疫情后非公医疗的发展机会,即依靠分级诊疗实现医疗资源下沉,强化基层医疗。蔡江南认为,非公医疗发展要抓住一些重要的发展趋势,不仅仅关注在做大型医院、做成三级医院,在分级诊疗医疗资源下沉上非公医疗能不能也做出贡献。

李玮表示,(非公医疗资源下沉)错位就是要做好健康服务的部分,提供更多层次的需求,更多病种,更多的医养、养老,也包括医美、眼耳鼻喉、运动医学。未来高质量发展里面,空间非常大。

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留在基层进行诊疗。这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非公医疗想要承接这部分院前的筛查检查、慢病亚健康、疾病预防服务的前提。

医疗器械企业与非公医疗机构的合作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能迅速加强基层医疗实力的方式。对于非公医疗机构而言,通过与医疗器械企业的合作,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医疗器械产品和服务,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对于医疗器械企业而言,与非公医疗机构的合作可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不过,医疗设备不同于电子设备,其他的消费品设备,其具有使用门槛,现在的问题是设备下基层了,但缺少会使用的人。

GE医疗中国副总裁、非公医疗业务总经理戴红东向界面新闻介绍,在传统医疗里面,设备功能能够发挥的效果并不高,在50%-70%左右。每一台医疗设备在医院的使用时间至少10年,甚至有的20年,因此,对于公司服务团队的要求就很高,我们需要帮助客户把设备的功能发挥出来。

就像汽车一样,各方面装饰、造型和进口设备一模一样,但是核心的发动机却跟不上,它还是动不了,赖志旺表示,最终还有人和学科。其中,技术人是关键的关键。

对于非公医疗机构来说,除了发挥医疗设备性能,为给患者、客户进行精准筛查诊疗,要靠人力和技术,设备还应具备医疗机构后续的应用、培训和挖掘设备潜力。

不只是设备先进尖端,更重要的是在服务、应用场景上,会做很多后续的服务补充,技术培训,包括一些人力的再培训,设备潜能的再挖掘,这(才)是我们(非公医疗)深深获益的。李玮表示,像5G移动医疗体检车作为与医疗器械企业合作的项目之一,能够通过先进装备设备和诊疗技术极大程度地发挥移动医疗下沉到基层及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的作用。首先,通过GE医疗的厂商专家在在城市和医疗机构对人才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便可以用车载带着这些高技术的人才、尖端的设备下到基层。

李玮表示,5G移动医疗体检车在筛查、诊断、治疗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精尖医疗设备对于早癌、早期心脑血管等各种疾病能够做到尽早发现和预测预防,通过筛查提醒患者进入当地的专科医院、二级公立医院,指导使用较好的治疗方案,因此5G移动医疗体检车的对生命保护的意义和价值便得以体现。

戴红东表示,目前品质化、个性化的医疗健康需求凸显,这些都为注重精细化管理和消费体验的非公医疗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在如此广阔的发展机遇下,医疗器械企业需要持续携手非公医疗机构与行业伙伴,通过更多精准的,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创新解决方案,服务、支持好非公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